陕西宝鸡的西部山区是一个人口13万之多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带为了带领这些老百姓从贫困中突围宝鸡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扶贫特区”——西山建委十几年来,一批批干部长期扎根一线用真情演绎着一场生动的脱贫故事。陕西宝鸡的西部山区是一个人口13万之多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带,为了带领这些老百姓从贫困中突围,宝鸡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扶贫特区”——西山建委。十几年来,一批批干部长期扎根一线,用真情演绎着一场生动的脱贫故事。
新春伊始,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再次走进这个秦巴山脉的“扶贫特区”宝鸡市妇联所包联的庙沟村。道路宽敞,村庄整洁,仰望群山,人们眼里少了几许过往的无奈,而是多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目之所至,这里悄然发生了太多的变化,到处洋溢着新春的气息,令人内心温暖。春节期间,庙沟村村委会大院里,人头攒动,一派热闹景象。这是结对帮扶的宝鸡市妇联机关全体干部走亲戚了,他们为村民们送上春联,帮销农产品,坐在一起拉家常,开心的笑声不时飘出
“腰包鼓了,我要退出低保户!”
“山高沟深人难居,娃娃上学太受罪。耕地少,雨量小,不长庄稼光长草。路难行,电不通,黑夜照明用油灯。”庙沟村第一书记钟铭虎向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这样描述昔日庙沟人的生活现状。
坪头镇庙沟村位于陈仓区西部山区一隅,沟壑蜿蜒,地薄人稀,是生产资源相对匮乏的贫困村。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329户1122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8户324人。自脱贫攻坚以来,在宝鸡市妇联的协调支持下,村上大力发展花椒、核桃、柴胡等种植,以及蛋鸡、肉猪、中华蜂等养殖。短短几年,村民们依靠科技和自己的双手就改变了穷苦的面貌。
2018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23789元,实现了整村脱贫。2020年所有贫困户达到脱贫标准,全部实现脱贫。
五组的王召香以前和丈夫在外打零工,因为没有技术,一年下来只能赚到1万多元,家中有六口人,开销大,到头来手里没有几个存钱,家里非常困难。这几年,在市妇联的帮扶下,王召香两口子在家中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养殖猪和鸡,每年收入3万余元,家中还种有3亩半花椒、4亩柴胡,每年收入2万余元。“现在不出门,每年收入都有5万多元,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前两年我家就盖了新房,从以前的土坯房搬到了砖瓦房。”数着妇联干部刚付的猪肉钱,王召香高兴得合不拢嘴,乐呵呵地讲起了自己的脱贫故事。
“市妇联帮扶以来,每年都邀请林业专家,到村上教我们花椒种植管理的技术知识,还给我们发放花椒苗,鼓励我儿子外出务工。”一组的赵省田因妻子患乳腺癌去世,家中欠债12万余元,生活仅靠低保金维持,一度让赵省田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提起今天的日子,他深有感触地说,如今自家种了15亩花椒、2亩柴胡,花椒去年已经开始挂果了,今年至少能增加收入6万元。儿子外出务工,每年能赚三四万元。“我主动向村上申请退出了低保,现在账也还清了,腰包也鼓了,感觉生活充满了希望。”
“一切都好了,咱也和城里人一样了!”
雨鞋,草帽、蓑衣、背篓、手电筒可谓是庙沟人过去日常必备的五大宝,交通不便始终是阻隔他们脱贫的难题。近年来,在宝鸡市妇联和村上的积极争取下,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纷纷落户庙沟。村上前后修了3条产业路,8公里的通组道路实现了“组组通”。
“原来上地干活没有路。特别是下完雨后,几天都到不了地里,因为难种难管难收,好多乡亲把地都荒废了。”四组的高让林告诉记者,他家有5亩地在山上,自2018年村上修了产业路后,农用车都能开到地头。他把荒废的5亩地全部种上了花椒,今年就能挂果,等明年最少增加3万元收入。说话间欣喜之情跃然脸上。
“以前我们一家四口都住在山上的窑洞里,家里没有地,两个孩子还都小,媳妇在家照顾孩子,我也不敢出远门打工,就在坪头镇上干点零活,每年收入不到5000元。”在陈仓区虢镇紫御华庭小区宽敞明亮的单元房里,三组村民王保红很是感激党的扶贫政策,多亏了国家的易地搬迁政策,使他享受到城里一套70多平方米的楼房。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他在城里找到了开车的工作,每月工资五六千元。“我媳妇也在小区周围找到了工作,每月工资2000元,眼下一切都好了,咱也和城里人一样了!”
庙沟村原来没有集体经济,驻村第一书记钟铭虎和村干部通过多次调研,一致认为村里有很好的养殖基础,适宜发展养殖业。于是,在市妇联主席王春霞的积极协调下,该村先后争取资金186万元,建成了庙沟村现代化养殖场项目。该项目于2019年立项,2020年开工建设,占地面积4120平方米。目前已养殖蛋鸡2万只,预计每年可生产鸡蛋近280吨,年产值260万元,纯利润25万元以上。同时带动110户村民、70户贫困户发展蛋鸡养殖,为贫困户提供2个就业岗位和5个临时岗位。每年生产的有机肥可带动210户农户发展花椒、中草药等种植产业,全村平均每户可增收500元以上。
原来农闲时,村民没事可干,要么聚在一起喝酒,要么聚在一起打麻将,喝酒、赌博之风盛行。现在村上建立了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成立了锣鼓队、秧歌队、广场舞队,聚在一起喝酒的人没了,农家书屋看书学习的人多了,赌博的人没了,参加文体活动的人多了。
“市妇联为我们村争取的集体经济项目,为我们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契机,也为下一步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如今集体经济发展了,村民们腰杆挺直了!”村党支部书记罗永春激动地说,经济发展了,村民们生活好了,整个村子就变了个样子。